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旅游景点 > 蒙古大帝成吉思汗陵园

蒙古大帝成吉思汗陵园

关键词:伊金霍洛旗旅游,成吉思汗陵园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伊金霍洛旗旅游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yijinhuoluo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2496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缔造者、13世纪初地跨欧亚两大洲的蒙古帝国的创始人。成吉思汗为鄂尔多斯一带丰美水草所吸引,嘱咐左右说他百年之后当葬于此。在他逝世后,后人便根据他的愿望,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为他建立了“八白室”,以为纪念。新中国成立后,扩建成庞大的陵园,并在其附近建立了元代文化村。国内外政要、学者、商贾、名流到包头旅游,往往都要跨过黄河到成吉思汗陵园,凭吊这位世界级伟大人物,体察元代蒙古文化情趣。

 公元1226年的深秋,蒙古帝国的大军从草原出发,浩浩荡荡开往遥远的西夏。这支队伍由成吉思汗亲自统帅,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征——谁也不会想到,六十四岁的成吉思汗从此再也没有活着回到他心爱的大草原上了。
  就在这个冬天,闲不住的成吉思汗在征伐途中,外出猎野马。来到一个名叫阿尔不合的地方。当成群的野马疾驰而过的时候,成吉思汗的坐骑青豹花马忽然受惊。这时正是严冬,控制不住马儿的成吉思汗被抛了下去。
  这一跤摔得不轻,成吉思汗全身都疼痛异常,而且还发起了烧。但是当将领们劝他退兵养病的时候,这个倔强的老汉却坚决不肯,虽然做了一个征兆不好的噩梦,但仍然认为无功而返会让自己颜面扫地。为了尊严,就算是死他也要攻克西夏。
  当战争进行到中途,他又患上了当地的流行病。在这样雪上加霜的情形下,虽然攻克了西夏,他自己却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,果然应验了他的诺言。
  公元1227年夏历7月12日,成吉思汗铁木真病逝于清水县西江行宫(也有记载说是六盘山)。他出生在公元1162年的7月(蒙古历马年马月),享年65岁。


  
  由于是死在征战途中,成吉思汗的死讯秘不外传。直到战事完全结束,成吉思汗的灵柩才由部属们保护着送往他最后的安息地:孛儿罕山。
  孛儿罕山,是成吉思汗所属的氏族孛儿只斤氏早期驻扎放牧的地方,据说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,就已经选中了其中一个风景优美的山谷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:起辇谷。
  起辇谷大约应该在蒙古帝国最早的都城额尔德尼昭(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以西200公里)以北100多公里的地方。据史料记载,自成吉思汗以后的历代元朝帝王以及一些贵族都落葬在起辇谷,采用的是一种“密葬”法。虽然殉葬的人、畜、财物不少,但是棺木却很简单,只是用一根巨大的原木,一剖为二,在中间挖出一个刚好与死者身材相符的形状,将穿上殓衣的死者放在中间,再在旁边放上金壶两把、碗碟匙箸各一件,然后合上木材,用四根黄金箍捆紧就行了。
  下葬的时候,挖开的泥土全部要照原样填回去,剩余的则要搬到很远的地方丢弃,绝对不能使下葬处高过地面。然后还要赶来万匹骏马在落葬处一带反复踩踏,再派上千骑兵在山谷外守护,直到一年后青草长起,完全无迹可寻时才撤走。那么,坟墓没有痕迹可寻,三年致祭寻墓怎么办?——在落葬地上头杀一只小骆驼,以后祭奠时,看母驼在何处徘徊悲鸣,何处就是一代帝王的埋骨之所了。若干年后,母驼寿终而逝,则落葬处便永远无法确定,从此秘不可测。
  
  成吉思汗以及他之后的元朝诸帝,大多都落葬在了起辇谷,所用的葬法也都一致。由于在所有的官方记载中,都只是留下了“起辇谷”的名称而不是它的准确位置,再加上没有任何标记,因此直到今天,人们都没能找着元朝帝王们最后的安息之地。因此,这种“秘葬”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。
  
  那么,现在在内蒙古的成吉思汗陵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
  原来,在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大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,供奉的成吉思汗的衣冠与灵魂。
  蒙古族有一种习俗,认为灵与肉是分离的。在一个人弥留之际,旁人会将一缕绒毛放在鼻下观看是否还有呼吸,当此人咽下最后一口气离开人世之后,这缕绒毛便被视为逝者灵魂隐藏的所在。
  在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里,供奉的银棺中,正是放着这缕白公驼绒毛。与成吉思汗一起供奉在里面的,还有他的妻子孛儿贴兀真、忽兰、也遂,以及他的两个弟弟和他的第四子拖雷、唆鲁何贴尼夫妇的灵棺。
  这座庄严的陵墓是如何来到敖包的呢?
  
  成吉思汗去世后,由于时间一久便再也找不到他的陵墓所在,所以他的儿子窝阔台便建起了八座白色毡帐,取名“八白室”,作为停放成吉思汗灵棺并祭拜的场所。“八白室”最早停留在阿拉坦山阴哈岱山阳的大鄂特克地方,自窝阔台以后的诸帝,都按时派人前往举行祭奠。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建立元朝,虽然仿汉制在北京建太庙,但是仍然也不曾轻慢过“八白室”。
  公元1368年,元顺帝北逃并在一年后死于痢疾,元朝灭亡。他的儿子建立北元。而此时成吉思汗分封的诸子孙藩王都势力强大(其实早在忽必烈时期,奉“正朔”的元朝就已经收伏不住藩王们的汗国了)。这样一来,蒙古族内部陷入了长期的内战纷争。“八白室”进入了它的历史中最暗淡的时期。
  公元1480年,达延汗再次统一蒙古诸部,重新团结起来的蒙古族再次重建“八白室”,精心挑选出了五百户达尔哈特部人,专职守陵。并且将“八白室”所在地称为“鄂尔多斯”(蒙语许多宫帐)。
  从此,成吉思汗的灵魂便长住在“八白帐”里,随着守护他的达尔哈特部人在草原上到处迁徙、辗转万里,在死后仍然继续着他热爱的游牧生活。虽然蒙古族内部在此后数百年间内乱纷争不休,但各地牧民们自发对成吉思汗的四时祭祀却从来没有间断过。“八白帐”来到哪里,哪里就是“鄂尔多斯”。
  
  清朝嘉庆年间,“八白室”来到了现在的伊克昭盟霍洛旗。消息被地方官员上报到了皇帝那里。这是几百年来,一直被牧民自发保护的成吉思汗灵陵第一次被国家机构知晓。
  清嘉庆帝很快就做出决定:国家正式承认“八白室”的存在,从此结束它到处漂流的历史,在大草原上安下了家。它安居的草原正式成为“鄂尔多斯”,而这个地方则称为伊金霍洛(圣主之陵)。为了褒扬达尔哈特部落对成吉思汗数百年如一日的守护,清朝廷特许他们免除一切徭役和赋税,首领被封为“济农”(郡王),从此成为伊金霍洛旗世袭王爷。后来又由伊克昭盟七旗王公选,到民国时期则改为伊克昭盟盟长兼任。
  
  公元1937年,蒙奸德王投靠日本,想要将成吉思汗的陵帐盗往日占区归绥(今呼和浩特)。消息被蒙古族侍丛学生得知,并通过沙王立即上报到了重庆国民政府。国民政府很快便特派傅作义、邓宝珊将军移灵,将宫帐不远千里护送到了甘肃榆林。
  此后,灵棺又迁往青海省塔尔寺。
  1954年,中央人民政府做出决定:将宫帐灵棺迁回伊克昭盟,并仿照“八白帐”的形状,建起正式的成吉思汗陵园。
  
  直到今天,成千上万的蒙古族牧民仍然年复一年,自发地举行着对成吉思汗的祭祀典礼“苏勒定”。尤其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这天,他们都会不远千万里地来到这里,向成吉思汗献祭。
  祭祀典礼的主持人,仍然是达尔哈特部落的后人。
  在整个蒙古民族全心全意的守护祈愿中,这位七百年前的一代天骄,已经成为了草原的神祗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